航天精神今日谈:
科技竞争日趋激烈。如果这种竞争上升到国家核心利益和国家命运,比的就不仅是速度,而是加速度!刘永才总师带领团队实现远超30%直达70%的技术突破,成功研制出中国的巡航导弹,这是科技自立自强的一种加速度!更是思想观念突破思维定势、走出舒适区的“颠覆常规”!
刘永才的“颠覆常规”
1991年,海湾战争爆发。“战斧”巡航导弹首次亮相,震惊全球。
随即,由中国航天科工三院牵头的“国家队”悄然集结,在刘永才的带领下,开始了中国巡航导弹的研制攻坚。
先有“机”后有“弹”是巡航导弹研制的基本要求,这里的“机”是指某小型发动机。有关部门说:花10个亿,搞10年也不一定能搞成。
于是,刘永才带领团队开始“啃”发动机这块“硬骨头”。
工作中的刘永才(左二)
面对极其有限的外文参考资料,刚刚参加工作的新人,捧起字典从语言开始学。这期间,他们进行了大量地面科学试验,攻克了几十项关键技术和短线,各系统性能有了质的飞跃。
机载带飞试验时,飞机摇晃得厉害,人的五脏六腑都会跟着晃动起来。到最后,实在挺不住,技术人员干脆躺在机内甲板上读数据。
为了保证低温考核效能,某系统带飞试验在北方某城最冷的时候开展,那里白天零下30度。晚上,没有飞机牵引车,重达十余吨的试验飞机只能靠人推进库里。年近60岁的总师跟队员一起,举步维艰地推着飞机前行……
发动机都是“试”出来的,经过不断分析、试验,多项关键技术指标先后被攻克,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,发动机研制成功,为研制巡航导弹扫清了关键障碍。
航天型号研制有一个规律,新技术不超过30%,否则,研制风险会大幅增加,成功几率会大幅缩小。
而巡航导弹的研制,让这一规律被华丽地“颠覆”,最终实现了包括控制、发动机、惯导等在内的超过70%的技术创新!为我国国防安全和科技自立自强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巡航导弹方队庄严驶过天安门广场